
广州地铁3号线“最拥挤”的宝座要易主了?
据多名网友表示,名不经传的14号线比3号线还难挤了,换乘的队伍要排到室外,还要转几圈......
高峰期等3趟才能上车,人多到,网友要用恐怖的程度形容!
一条非中心区的市郊地铁,为何会出现“人满为患”的场面?
展开剩余87%高峰期的14号线,上车难度5粒星
14号线二期在9月29日开通后,嘉禾望岗直接猛上人流。
国庆前夕,嘉禾望岗客流量高达43.4万人次,夺走体育西的第一的宝座。
晚高峰,嘉禾望岗地铁站换乘14号线的难度,比起3号线还要难,直接被限流到了室外。
牛马们的心情和天色一样暗。
好不容易来到站台,也是人山人海,排起来长长的队伍。
下班从市区回郊区如此困难,上班从郊区到市区,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新和站的客流量也不容小觑,偶尔也会碰上“绕三圈”的限流局面。
白云东平站,除了嘉禾望岗就是14号线客流量最大的站了,上车难度是五粒星的。
下面这张图是小编等了3趟都没挤上的列车,是不够力气,也是真的不敢挤,怕变成肉饼。
感觉都呼吸不过来了,车厢关闭都难。
下面这张,是非高峰期的白云东平,一样很多人人人人人,列车里面也是挤不进去的节奏。
挤爆的14号线,客流量不达标
挤是真的挤,但14号线的客流量真的有这么多吗?
非也,拥挤度和客流量,画不上等号,要两论。
你等3趟都挤不上的14号线,实际上,客流量不达标。
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,新建地铁初期客运强度需≥0.7万人次/公里/日,该标准适用于线路整体(含主线与支线)。
2024年,14号线主线包含知识城线日均客流约23.54万人次,二期开通后,全线路日均客流预计增至约30万人次(结合二期开通首日6.1万人次及次日7.7万人次推算)。
若按63公里主线计算,客运强度约为0.48万人次/公里/日,仍低于国家0.7 的标准。若计入知识城支线(总长度85公里),则客运强度约为0.35万人次/公里/日,差距进一步拉大。
如果想要接近合格标准,日均客流要达到45万人次,差不多要翻倍了。
造成主观感觉和客观情况有这么大差距的原因,有几点:
1、发车间隔时间太长,人流量大量聚集,拥挤度上升。
慢车高峰期也要5-6分钟一趟,平峰时段行车间隔约8分钟。快车高峰期行车间隔约27分钟,错过一趟,等到你发傻。
2、客流呈现时空分布不均特征。
14号线,算得上是一条市郊线,主要是链接从化、白云、市区。客流集中在早晚高峰,嘉禾望岗至白云东平段为最大客流断面。
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,几个重要站点的客流分布情况:
嘉禾望岗客流超多、白云东平、新和站的客流比较大,但是其他站点客流量麻麻,尤其钟落潭过后,车厢会变得冷清不少。
所以,挤的站点也就是嘉禾望岗、白云东平、夏良等几个靠近市区的站点,总体客流并不大。
关键站点的拥堵,或将长期存在
短期来讲,要缓解14号线拥挤的情况,只能加密班次。
事实上,广州地铁在去年,已经加投了两列新车至14号线。
也通过设置“超高峰”时段,灵活减少间隔时长,也通过增加白云东平为快车站减少压力。
不过,正如上述提到的,14号线客流量远远不达标准,所以,广州地铁不可能不计成本投入新列车或者加密班次。
接下来,新线路的开通,尤为关键。
比如18号线北延段的开通也会将分流14号线客流,主要集中在白云东平至广州东区间。
白云东平将分担部分换乘需求,预计可减少嘉禾望岗站约10%-15%的换乘压力,改善站内拥挤状况。
此外,14号线二期乐嘉路站-广州火车站段还未开通,也被“掐住脖子”。
如果能打通的话,从化、白云北部至广州火车站的乘客可直接乘坐 14 号线,无需绕行嘉禾望岗站,预计日均分流数万人次。
可惜,从18号线北延段和14号线乐嘉路-广州火车路段的进度来看,牛马们还要等上一段很长的时间。
发布于:广东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